工业导热油厂家-导热油-冠联种类齐全

工业导热油厂家-导热油-冠联种类齐全

价    格

更新时间

  • 来电咨询

    2023-11-25

冠联客服
18576991625 | 0769-22235519    商盟通会员
  • 联系手机| 18576991625
  • 主营产品|尚未填写
  • 单位地址|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工业西路6号1栋101房
查看更多信息
本页信息为冠联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“工业导热油厂家-导热油-冠联种类齐全”产品信息,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“工业导热油厂家-导热油-冠联种类齐全”价格、型号、厂家,请联系厂家,或给厂家留言。
冠联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提供工业导热油厂家-导热油-冠联种类齐全。















濮阳永龙化工导热油炉清洗剂

导热油炉图使用方法:1、将剩余导热油从系统中排出2、将濮阳永龙化工导热油炉清洗剂加入导热油系统以后,循环清洗2-4小时,再排出清洗废液。若积碳层超过4-5毫米,可适当延长浸泡和循环清洗时间至4-6小时。注意排放时请务必保持系统内有一定压力,使得脱落的积碳能够顺利排出,避免堵塞管道。3、濮阳永龙化工导热油炉清洗剂清洗后无需过水冲洗,待表面干燥后直接加入导热油开机运行即可。清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:1、排放旧油.2、打开操作阀注---水,利用加热炉将水温升至80℃±5℃,切换系统中每个反应釜的相关阀门,使系统中的所有部位分别得到循环,循环三小时.3、打开系统的所有低位排污阀,排放系统中的水.4、加入清洗剂,加入量为系统总循环油量的10%.开启循环泵进行循环,利用加热炉加热清洗药剂至80℃±5℃,整个清洗时间不少于12小时.5、水洗:向系统中加---水,开启循环泵进行循环,对该系统进行漂洗.6、水洗.7、水洗.8、排放完成后,用压缩空气吹扫系统内残存水至排尽为止.9、加新油:向系统内注入新导热油.10、脱水:其脱水方法与新系统使用前的脱水标准等同.11、本品脱脂性强,长时间使用请带胶手套;如不慎溅落到皮肤上,用清水洗净即可。12、本品易挥发,使用时请注意保持通风换气;贮存时注意保持密封。



导热油产品在升温过程中有油气或蒸汽溢出,无非两种情况

导热油产品在升温过程中有油气或蒸汽溢出,无非两种情况:1、一种是导热油在仓储过程中,由于热胀冷缩的特性,呼吸溶入残量的空气水分。一般情况下,在导热油加热升温至90度左右恒温60分钟左右这部分水成分就可以被挥发掉。2、另一种原因就是导热油加温过程中轻质馏分的溢出,也会伴随着油气的出现。3、导热油换热系统加温试车过程中,辅助排气阀没关上,或是主管路什么阀门没充分打开,导致高温时导热油高温油槽有大量气泡溢出。4、循环不好,造成导热油系统局部高温。出现此现象。观察循环泵的流量与总到热油油量是否匹配,即可判定。5、如果水基清洗过,也有这种可能,很多不完善的高位槽是容易有水存在,造成高温时导热油高温油槽有大量气泡溢出。6、导热油换热系统排气有问题,导致以上情况发生。7、操作流程错误。快速升温导致里面含有大量水汽,因此会冒泡。总之,如遇从上情况,较好的办法就是停止继续升温,不间断循环,同时仔细---换热系统的工艺问题。



我们之前和大家一起分享过,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,导热油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。要求我们在导热油使用中也要---注意。今天高温导热油厂家和大家分享:1.在导热油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用热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热油,油炉和流程。正确设计和安装膨胀槽和低位槽,避免油不流动的死角,---导热油长期安全运行。2.导热油厂家——市安美科技提示:导热油中严禁混入水、酸、碱等杂质。3.次使用的导热油设备、管道必须清洗干净,不允许的水份和铁锈等杂质存在。4.导热油加热系统中要使用耐高温垫圈,防止热油泄露,引起安全事故。5.使用新导热油或油炉时必须注意严格脱水。首先应打开膨胀槽排空管,再启动热油泵,后点火升温。开始升温速度不易过快,当温度升至120c左右时,保温6-8小时(新设备约24小时),脱除微量水份。升温至200°c左右时,再保温2一4小时,脱除少量轻组份。6.开车时先启动循环泵,正常运行后再点火升温,停炉时必须先停火,循环泵继续运行待温度降至130°c左右时方可停泵。7.导热油厂家需要定期检查油---化,及时添、换新油。8.禁止超温使用。导热油是现在已经被工业生产商普遍使用,其作用就是能使温度均匀较热,这样就可以降低温差变化对设备的要求,减小成本,提---用率。


    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,谢谢!
     本文链接:https://tztz341488.zhaoshang100.com/zhaoshang/281054780.html
     关键词:

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